现在电商界中,“618”这个曾经备受关注的购物狂欢节似乎遇到了麻烦,连知名主播李佳琦也直言不易。商家们感叹,即使价格接近成本,商品也难以销售,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在减弱。这些问题背后,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原因。
商家的无奈之举
在“618”期间,许多商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商家明确表示不参加活动,虽然交易量有所下降,但退货数量也相应减少,总销售额反而有所提升。部分商家已公开声明不参与平台促销,全年店铺都按折扣后的实际价格出售。社交媒体上,众多商家纷纷抱怨,例如满减活动导致顾客凑单频繁,退货率居高不下,即便价格接近成本也难以销售。这种情况表明,在大促销模式下,商家的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同时还要面临较高的退货风险。许多商家都希望能有新的销售方式,摆脱大促销带来的束缚。
商家需确保商品价格低廉,同时还得应对促销活动引发的额外成本增加,这期间还有可能遭受损失。就拿某些网店来说,它们原本打算把退货率控制在50%,但“618”期间退货率却激增至80%,这对商家的运营和盈利造成了严重打击。
消费者热情消退
现在低价促销已经很常见了,大家对节日大促销的热情不再像以前那么高了。有消费者抱怨说:“促销活动太多了,数都数不清。”这说明我们平时就能遇到很多价格低廉的商品。今年“618”期间,有消费者觉得活动时间过长,价格波动不定,下单后又要退单,又得重新下单。活动时间过长让消费者感到疲惫和混乱。像淘天、京东这样的平台,今年的活动时间都比去年延长了,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感受。
促销活动持续时间较长,价格变动却很频繁,这让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变得特别棘手,有时还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他们在购买和退货之间来回摇摆,不仅消耗了个人精力,也让购物体验不再那么愉快。
拉长活动周期的利弊
各大平台正努力通过延长购物节的时间来增强消费者的购物感受。例如,快手在5月20日启动了“618购物节”,活动一直持续到6月30日。而一些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持续时间甚至超过了45天。去年,某些电商平台的累计促销时长达到了90天,这几乎占据了全年的四分之一。
长期购物周期看似增多,实则让顾客感到视觉和消费上的疲惫。原本意图让顾客细细挑选,却事与愿违。对商家来说,这样的周期同样不利,退货、价格波动等问题在长时间内变得更加突出。
低价促销的泛滥
今年“618”期间,各大平台纷纷以低价为主题,开展了诸如百亿补贴等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淘天加投入了150亿红包,着重突出价格优势。但这样的做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效。
低价促销过度,导致消费者对价格变得不那么敏感,商家的利润也随之减少。一旦低价成为日常,商家和消费者都会陷入无休止的低价竞争中。这种情况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能会被忽略,而且销量增长并不明显。
利益的分配谜团
在这些现象背后,一个关键问题浮现,正如电商店主所质疑,大促关系中谁真正受益?商家未盈利且忧虑重重,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那么平台或其他环节是否从中获利?目前尚无明确结论,但显而易见的是,商家和消费者均面临亏损,而潜在获利者却未显山露水。
电商节的未来何去何从
“618”现在遭遇了不少难题,接下来该怎么走。是继续走低价、长促销周期的路,还是转变策略,寻求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现在不少电商平台在大型促销活动结束后,并没有公布总成交额,这可能间接说明他们正在重新考虑电商节的发展路径。未来或许需要打造更细致、更注重品质和体验的购物活动,这样才能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达到共赢。
你觉得“618”购物节应该怎么调整,才能让商家和顾客都感到满意?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也请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