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自营品牌曾辉煌
在亚马逊这个平台上,自营品牌的活动非常活跃,就像是平台的“亲生骨肉”。在这些品类里,排名前十的产品中,经常能发现亚马逊自营品牌的身影。从2020年开始算起,亚马逊的自营品牌已经发展到45个,旗下产品种类丰富,总数达到了24.3万种,包括服装、家具等多个领域。这些品牌不仅为亚马逊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强化了其“低价”的品牌印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从而促进了亚马逊的整体发展。
卖家深受竞争困扰
商家对此体会颇深,通常来说,在亚马逊这个平台上,自家品牌的产品排名并不显眼。然而,在特定的时间段,比如今年的会员购物节,这些产品的排名却能明显上升。有些商家发现,平时排名在12万之后的产品,在会员日当天能直接跃升至BSR榜单,甚至将第三方卖家的同类商品挤出榜单。今年7月的Prime Day销售排行榜上,前五名热销商品中,有三件是亚马逊自主品牌的,这一情况让其他第三方卖家感受到了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
大规模砍削行动
8月13日,有消息称,亚马逊计划对其旗下的多款自创品牌进行精简。在服装领域,预计将减少27个品牌,包括Lark & Ro、Daily等,待库存处理完毕后,该类别中仅剩3个自营品牌。同时,还将淘汰数个自营家具品牌,例如Rivet和Stone & Beam等,库存清理完成后,这些品牌将不复存在。
缩减背后有经济考量
亚马逊决定减少对部分自有品牌的投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品牌并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公司此举旨在简化运营流程并清理积压的库存。尽管这些品牌在平台上有流量和资源的优势,但多数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对亚马逊而言,淘汰这些亏损的项目,有利于优化业务布局,并将资源集中于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反垄断压力成主因
欧盟及美国的反垄断监管机构指出,亚马逊凭借其在市场的领导地位,借助第三方卖家未公开的数据来辅助其自有品牌的决策过程。在购物车推荐及搜索结果展示的算法上,亚马逊对其自有品牌实施了特殊待遇。此类做法引发了不公平的垄断竞争局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由莉娜·汗领导,提出了一种看法,即仅靠罚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计划对亚马逊实施拆分,因此,削弱其自营品牌被视为亚马逊实现自救的一种途径。
第三方卖家或迎转机
亚马逊大幅缩减了对自建品牌的资金投入,这对第三方商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些之前因自家品牌竞争而受影响的商家,现在拥有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预计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更加公正,第三方商家或许能在某些领域获得更显著的竞争优势,进而推动销售额的增长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关于亚马逊取消自建品牌后,第三方商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能否表现出色,你有何看法?期待你的观点,一起来讨论。记得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