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物情绪不高_年货节比双十一便宜吗_电商购物节双十二销量低迷

年底最后一个网络销售活动“双十二”已经安静结束,跟从前相比,人们买东西的兴趣大大减弱,卖东西的人也调整了做法。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消费上的新情况呢?

消费者“买不动”了

去年购买 20 桶豆油的人,现在在“双 12”期间都感觉没必要买了。王女士说,近两年市场上总有各种打折活动,购物不再需要提前大量准备。她过去常在“双 11”时大量买护肤品,现在产品快用完了,才会去网上查看近期是否有优惠活动。人们对购物网站的促销活动越来越了解,因此不再有囤积商品的冲动。

商家宣传策略转变

许多店铺在“双 12”期间没有积极推广。达生旗舰店的主管表示,他们今年在各个平台上的广告投放基本上是配合平台的活动进行的,“双 12”并不是主要的销售时段。他们主要售卖肉类产品,觉得“双 11”之后的销量增长需要一个缓冲期,“双 12”期间的销售额并没有因为平台提供优惠而出现明显增长。商家在宣传方面的做法变化,也显示出他们对“双 12”市场的一种小心应对的态度。

食品销售遇冷

“双 11”促销力度强,消费者购买得多。肉类产品并非日常饮食必需品,专门售卖肉类的店铺在“双 12”期间,销量并未因平台折扣显著增长,和往年同期相比,变化很小。饮料销量受季节影响,“双 12”并非饮料销售的最好时期,经营食品的商家普遍在“双 12”遇到销售困境。

服装清货策略

年底服装商为了处理积压货物和收回资金,会对新款商品降价销售。顾客都很明白这个做法,虽然“双12”期间到店的人很多,但他们清楚活动结束后,店里基本还是以优惠价为主。现在人们购物更看重实际,不会因为“双12”的优惠就冲动下单买衣服。

日杂利润难题

日杂品类网店老板刘宇表示,当前利润空间越来越公开,顾客主要根据促销价格做选择。平台组织的活动以及店铺推出的“再次优惠”使得原先的销量导向定价变成了常规价格。如果商家不搞促销活动,顾客就不会购买,而利润微薄时还可能亏损。在“双12”期间,日杂商品经营者承受着利润和销量两方面的挑战。

流量与销量的挑战

“双 11”带来了大量访问量,“双 12”李琛璨的店铺访问量比往年增长了一倍,但销售业绩太好让她有些应接不暇,商品很快就售完了。她根据过去的情况推测,等到过年期间店铺的销售额应该会很理想,她和周边的同行们还在探讨如何利用网络购物平台把店铺打造成品牌级别的商家。店铺在处理访问量和销售量增加的问题时,也遭遇了新的难题。

各位在“双 12”期间都买了些什么东西?可以留言谈谈感受,同时麻烦大家点个赞,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