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双十活动的错误观点引起了关注。原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优惠的时刻,却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电商平台上的商家采取了“先涨价后降价”的伎俩。这种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气愤。
商家套路被曝光
不少消费者向新京报的记者反映,他们遭遇了“先涨价后降价”的现象,这并非无中生有。许多人发现,他们关注的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有的商品价格甚至在一夜之间上涨了数百元。这种现象并非个例,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核实,发现多家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部分商品确实存在此类问题。有些商品的促销价格甚至超过了日常价格,这种做法显然是在欺骗消费者。具体案例就有,九儿询问店铺客服关于壁挂式饮水机参与双十一活动的情况,却被告知没有优惠。而后来发现,活动结束后的价格反而更低了。
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感到无助。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双十一的优惠,却未曾料到已被商家所算计。许多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看似有优惠,实则价格反而比平时更高。这并非单一商品的问题,而是多个品类和多家平台共同存在的问题。
业内人士揭露内幕
从业者们透露给记者的情况令人震惊。有些商家采取隐蔽手段,先涨价后打折促销,这实际上是利用了规则的漏洞。例如,有些商家会在双十一前7天就将原价提升,然后在当天进行打折。还有一些商家会创建新的、没有销售记录的SKU,重新定价,通常这个价格会比旧SKU高,以此来宣传双十一活动。经营淘宝店铺15年的贾诚揭露了这些内幕,这种做法让消费者受损,而商家却可以避免因临时涨价而受到处罚。许多普通消费者根本不清楚商家有这样的小动作,只能任人摆布。
商家这么做,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利润。他们认为,消费者在双十一的购物热潮和所谓的折扣诱惑下,很容易失去判断力。即便商品价格并不合理,只要促销手段吸引人,消费者便会轻易购买。这种行为,对消费者的信任构成了欺骗,实在是有失道德。
商品价格查询经过
小程序中有些实用性强的功能,它们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那些带有“历史价格查询”功能的小程序,消费者可以通过它们来观察自己心仪商品的价格变化,进而判断是否遭遇了价格欺诈。比如,有网友关注京东家电商城的空调价格波动,以及冰箱的具体价格走势,这些信息都可以查到。查询到的数据显示,从10月26日到11月11日,冰箱价格经历了先涨后降的过程,这样的数据直观地揭示了商家的某些不正当行为。
然而,这些搜索结果也揭示了一个问题:众多消费者在购物时并未意识到查询历史价格的重要性。他们常被促销热潮所裹挟,盲目投身于购物狂潮,忽略了价格上的理性考量。这种情况也让商家有了可乘之机。
淘宝客服回应措施
商家采取的“先涨价后降价”的做法,淘宝平台已明确表示将对商品价格实施监督,这其中包括对商家在双十一期间创建SKU行为的规范。平台此举体现了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淘宝平台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一规定不仅仅是一纸空文。
监管淘宝商家对保障市场秩序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准确辨别商家的违规行为。有时,一些隐蔽的操作不易察觉,若平台无法有效治理,最终受损的将是消费者。
京东客服有所解释
京东商城的客服表示,商品价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不同时间段、促销活动和市场供需状况等,因此价格不可随意变动。他们给出的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这一点并不能掩饰在双十一期间商家可能采取的不当定价策略。
京东的这一说法或许揭示了其在商品定价上的复杂管理。京东需在保障消费者权益与遵循市场法则间寻求更佳的平衡点。不然,消费者可能会对平台的公正性产生疑虑。
消费者的无奈境遇
网上关于双十一涨价的讨论日益增多,众多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遭遇的涨价情形。在这场风波中,消费者显得尤为脆弱。他们往往缺乏对商品价格全貌的深入了解,且很容易受到商家促销言辞和平台促销氛围的左右。一旦上当受骗,维权之路更是举步维艰。大多数人只能抱怨几句,对商家却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
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是否也曾有过先涨价后降价的做法?这样的现象,你是否也遇到过?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交流。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的话,不妨点赞并分享出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