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电商市场特色
这类电商市场与一般市场有区别,其价格和供需关系并不紧密相连,而是与从业者的身份密切相关。它主要针对的是三四线城市和35岁以上的男性消费者。这些人通常不习惯于网购,也不倾向于在电商平台上对比价格。正因如此,他们成为了容易被接触的目标群体,也赋予了这一市场独有的特性。
目标受众特点
这类市场的消费者群体比预想的要庞大。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一些在线购物平台,主要服务的是那些习惯于网上购物的用户。但在三四线城市,不少中老年人尚未涉足电商购物。他们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对二类电商有了认识。对这些消费者来说,他们不太在意价格比较,这恰好为二类电商的存续提供了便利。
早期行业乱象
去年,抖音的电商业务更名为头条电商时,行业规范尚未清晰。那时,刷单行为相当普遍,仅需投入2000元,就能制造出超过10万的虚假销量。2019年5月,一篇网络文章曝光,一家世界五百强食品公司的员工被抖音上售卖烤虾的商家骗了。文章指出,天猫淘宝上烤虾每公斤售价200元,而在抖音上却标价高达每公斤800元。
线下商家入局
2020年,疫情爆发,众多线下商家纷纷转战抖音,投身于二类电商。在这些平台上,商品价格多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然而,为了弥补高昂的推广费用和大约一半的退货成本,商品售价至少需要达到一百元以上。因此,商品价格比拼多多等平台高出三倍,这在常理之中。
头部玩家策略
头部企业自行研发热门产品。研发完成后,选定商品种类并投入市场,随之设立十几个资质认证。每个资质包含3至5个账户,每个账户负责管理十几个推广计划。总计方案数量超过千条,其中定有数条能成为畅销品。然而,要获得一个鲁班资质,需缴纳20万元保证金,累计费用至少两百多万元。
行业发展困境
自2020年下半年起,二类电商的盈利开始下滑。新增商家数量增加,获取流量的成本也随之攀升,这使得投入与收益不再匹配。目前,抖音平台正致力于促进品牌电商的成长,对二类电商的信息流和货款到付业务加强了管理,旨在遏制其无序扩张。尽管预测如此,仍有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尽管二类电商的数量可能减少,但它们不会完全消失。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差异的问题始终存在。在各商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可能大相径庭。而在二类电商平台上,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中国移动互联网2021半年大报告》中指出,2021年上半年,抖音的广告收入在众多互联网平台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达到了30.3%。这一比例超过了今日头条的16.4%和微信的9.7%。抖音平台上的二类电商已从无序变为有序,对其未来发展,众人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关于二类电商在遵循有关规则的前提下,能否持续进步并寻求新的成长路径,你有何高见?期待你的观点,一同参与我们的讨论。请记得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