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促销活动,今年的“618”却格外引人注目。尽管各大平台表面仍在进行补贴,但他们的操作方式和策略已悄然改变。这一切的背后,是流量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巨大压力。现在,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京东补上加补
京东在今年“618”购物节期间,对补贴进行了增强,不仅维持了既有的促销折扣,还巧妙融合了国家发放的补贴以及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这种“补贴叠加”的举措力度十足,让人一见之下便心生向往。以购买电子产品为例,消费者在国家提供的补贴之外,还能获得京东外卖额外提供的数百亿补贴,这样的优惠使得商品价格变得非常划算,也因此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平台转向质价平衡
初看之下,电商平台依然把“补贴优惠”当作核心策略,但促销手法已经从“绝对低价”转向了“质价并重”。过去那种依赖低价竞争的“自我满足”式促销方式正在逐渐被淘汰,平台开始更加重视优质商家的运营和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这主要是因为消费者不再只看重价格,他们更重视商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优劣。
流量稀缺促玩法改变
流量变得越发紧张,电商平台不得不想尽办法去争取流量、市场份额和用户。这从越来越长的大促销活动时长以及不断调整的促销规则中就能看出端倪。以今年淘天为例,它取消了预售和满减活动,消费者不再需要费劲地拼凑订单,一件商品就能直接享受折扣,这样的改变极大地提升了购物的便捷性。
各平台特色玩法
抖音在5月8日的“618好物节”招商会上公布,他们将继续使用“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的促销手段,同时还将投入大量现金补贴和丰富的流量资源。与此同时,唯品会在5月12日晚提前开启了“618”的抢购活动,并实施了“一件立减”的新规定,使得商品在原有的低价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15%。这些独特的促销手段各具特色,吸引了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回归一件优惠初心
今年“618”促销季,众多电商平台普遍实行了“返璞归真”的营销手法,而价格优惠依然是吸引顾客的核心手段。然而,它们不再执着于高额补贴,而是回归到十年前“双11”的原始目的,转而采用直接的单品优惠方式。尽管去年“618”期间价格战激烈,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平台认识到了仅凭低价策略的局限性。
平台竞合新尝试
除了平台间的竞争之外,“竞合”一词在今年“618”期间变得格外热门。淘天和京东都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力求更深入地开发消费市场的潜力。据悉,京东计划与小红书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小红书商品能够直接跳转至京东页面的功能。此举标志着平台开始尝试通过外部引流的新策略,有望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购物选择。
大家对于今年电商平台上新推出的购物模式和策略,是否觉得这会增强你们的购物体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看法,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启发,请不要犹豫,点赞和分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