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内,用户协议竟然被修改了三次,腾讯元宝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对此,网友们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关注,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咱们不妨一探究竟。
首次修改有争议
3月1日,腾讯元宝的用户协议迎来了首次修订。修订内容中加入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为提供、维护和改进我们的服务”等说明,同时将许可使用权简化为“免费的、可分许可的、非排他性的”。看似协议得到了完善,但“许可使用权”这一表述却未能得到网友的认同,许多网友对其背后的目的提出了疑问。
再次修改引关注
3月4日,腾讯元宝推出了一项新举措,推出了紧急的更新版本。这次更新明确指出,用户上传的内容和元宝生成的内容的所有权都归属于用户和权利人。同时,特别强调,只有用户开启了“体验优化技术”,腾讯才会授予非排他性的免费使用权。值得注意的是,“体验优化计划”在默认状态下是关闭的。这次更新可以看作是对网友诉求的正面回应,并且直接删除了有争议的部分。
AI公司普遍状况
业内识者察觉,对于使用权这一点的坚持并非腾讯独占,众多AI企业亦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用户上传的内容往往成了训练的素材。以Kimi为例,其用户协议中明确指出,非个人信息权利不发生转移,然而公司却获得了非独占性、无地域限制、长期免费的授权使用权限。
不同协议的对比
豆包的用户协议与Kimi的相似,首先声明用户对其上传内容拥有所有权,公司则自动获得使用权,并附带诸如“提升用户体验、更好地分享和推广”等官方用语。这好比先让人尝到甜头,再设下陷阱,用户日常忙碌,哪有心思仔细阅读?往往不慎便陷入这些圈套。然而,有些产品则显得更为诚信,直接指出输入和输出的内容权利均属于用户。
时代权利的危机
自互联网时代起,隐私泄露的担忧便始终存在。步入AI时代,隐私权的危机尚未得到解决,而新技术的出现又引发了关于内容权利归属的争论。那些用户协议中的细微之处,实际上关乎用户的重大利益。我们究竟该如何保障用户的权利不受侵犯?这成为了整个行业必须深思的问题。
未来发展的期望
将来,为了使人工智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大众,必须完善法律制度,这样才能清晰界定各方的义务。企业需加强技术架构,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此外,用户还需增强对隐私保护的意识,避免被合同中的复杂条款误导。唯有三方携手合作,人工智能方能成为真正便捷的工具。腾讯元宝在这场风波之后,理应更加重视用户权益,否则确实辜负了众人的关注。
大家对腾讯元宝近期对用户协议的连续三次修订,是否感到安心?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参与讨论。若您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请不要忘记点赞和将它分享出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