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618促销活动”,场面十分火爆,但现在很多行业专家觉得它变得冷清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原因。
促销失色
“618”曾经是网络零售领域的重大活动。不过今年这个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618”,实际影响力并不如预期。虽然拉长的活动时间确实促进了销售总额的提升,但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它正逐渐丧失过去的吸引力,商家和购买者对它的厌倦情绪变得越来越强烈。
消费理性
今年618期间,购买行为显示出理智和多样化的特点。根据京东的调查,超过六成的购买者注重计划性,优先考虑实际用途。购买的商品多为生活必需品,如卫生纸和各类干粮,订单数量比去年增加了超过一半。消费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并且善于寻找性价比高的购买途径。
魅力不再
消费者指数中国区总经理李嵘表示,大促活动的效果不再明显,一方面,促销活动不再像以前那样集中爆发,而是变得全年持续不断,新鲜感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变得更加理性。但是,618活动趋于平淡并不意味着消费金额减少,消费者会利用更多购买途径,选择更多样化的商品。
模式待变
虽然促销活动热度减退,但劳帼龄觉得,促销活动作为品牌处理积压货品、增加销量和提升效率的场合,依然有必要存在,只是必须“调整”。平台要回归“真正低价”,改进供应链、减少开销、简化规则、加快送货速度,重新赢得顾客的信任。
生态转型
现在的618、双11活动不再只是追求流量,而是更加注重实际价值,不再局限于某个平台的独立活动,而是整个商业生态的联动。平台之间的竞争重点也转移到了用户感受和科技应用等更本质的层面。今年淘宝天猫特别看重“品质”的商家和商品,李佳琦直播间提供的“购物咨询”服务也影响了促销活动的规则。
全球愿景
该在线销售平台不仅于服务和技术层面展开较量,更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劳帼龄期望未来网购盛会将由中国节日活动,演变为世界性消费浪潮。此举既助中国网络销售迈向全球,亦使世界民众共赴购物嘉年华。
这次的618活动,虽然关注度比以前有所降低,却揭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刻转变。电商盛会在未来是否能够成功进化成世界性的消费狂欢?期待大家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