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刚刚结束,双 11 购物大战即将打响,京东把大促开始日期定在了 10 月 9 日,比往年提前了整整 5 天,这一改变不但打破了电商平台历年来的惯例,更反映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消费者再也不用熬夜抢购了,再也不用绞尽脑汁凑单了,各大平台都纷纷转向更简单直接的促销方式了 。

平台抢跑背后的考量

11月1日,京东把双11开始时间设定在了国庆假期过后的首日,此项安排相较于2023年提前了5天,比2019年以前的模式提前了逾20天,电商平台因为急切地想要抢夺消费者四季度购物预算的时段,所以才纷纷提前了大促时刻,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明,延长促销周期能够切实提高用户黏性,增添消费可能性 。

以平台运营角度而言,提前开启大促,可有效分散订单压力,在以往双 11 期间,集中订单常致物流系统超负荷运转,快递延误以及客服响应慢等问题屡屡出现,将消费需求于更长时间段内平稳释放,这般既能保障物流体验,又能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玩法简化成主流趋势

很久之前,双11优惠规则繁杂,众多让人头疼至极,消费者需计算定金膨胀,需计算跨店满减情况,还需计算店铺优惠券等诸多优惠方式叠加产生的效果,这和做数学题没区别,到了222025年,京东的“官方直降”将其取而代之,天猫的“官方立减”也将其取而代之 。

各大平台纷纷取消满减规则,满减规则具备繁琐的特性,转而采用直接降价的方式,这一变化体现出电商行业的转变,从以平台作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者作为中心,消费者无需再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规则,能够更加轻松地享受到实质优惠。

预售制出现分化

2024年618期间,各大平台取消了预售模式,到今年双11出现了分化,天猫宣布重启预售,其高管解释称,这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对高客单价商品的决策需求,而京东坚持“现货开卖”策略,强调购物体验,即时满足的购物体验。

实际需求被消费者差异化理解,这是不同平台做的,之后这种分化体现出来了,对于家电、数码等价格较高的商品,消费者实际所需的决策时间确实更长,这种情况让预售模式存在一定合理性,然而对于日常消费品,现货直发能更好满足即时产生的需求。

供应链能力成竞争关键

双11开启时间提前了,这就对电商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台需要在国庆假期期间,去完成大量商品的备货工作,并且还要确保10月9日能够实现现货开卖,而这对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在现货供应这块,京东等自营平台,因有着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具备天然优势,其他平台却不同,要确保大促期间配送时效,就得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紧密配合,供应链效率是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重要部分 。

消费者体验全面升级

今年双 11 出现了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属于转型,该转型是以提升消费者体验作为导向的,它一开始是取消熬夜抢购,接着是简化优惠规则,然后是现货开卖,并且有物流保障,每个环节都针对用户体验予以优化,到了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不用再去承受往年大促期间的各种不便了。

为避免消费者在大促期间买贵,平台推出价格保护等配套服务能确保消费者在整个大促期间享受最为优惠的价格,如此这般的措施有效缓解消费者对于“买贵了”的担忧让购物决策变得更为从容。 .

行业竞争进入新阶段

电商行业竞争正发生改变,已从单纯价格战转变,变为在供应链、服务、体验等多维度展开综合较量,未来双11进行的不再仅是比谁价格更低,而是要看究竟是谁能提供更优质商品,更快捷物流,还有更完善售后服务 。

这种转变促使平台更注重挖掘价值,这种价值是长期用户的价值,挖掘这种价值是通过进行提升来达成的,提升的是购物体验,购物体验提升后进而培养忠诚度,忠诚度得以培养便可实现增长,增长是可持续业务的增长,实现这种增长如此一来电商行业正进入阶段,这个阶段是更健康、理性的发展阶段。

在本年,双 11 你最期盼前往进行购买的是哪类商品呀,欢迎于评论区去分享你的购物规划,要是感觉本文对你有着助力,那就点个赞给予支持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