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付完尾款才发现预售价格更高,不少消费者直呼被商家套路了。

预售价格暗藏猫腻

有好些商家宣称预售阶段价格是最为低廉的,然而等到消费者支付完尾款之后却发觉,那些与所购商品同款的货品在正式开售之后价格反而更为实惠。上海有位叫邓邓的消费者,其在临近10月底的时候预先支付了200元定金用以购置笔记本电脑,到了11月1日去支付尾款时总价为5899元。三天之后那台电脑以现货的形式上架开始售卖,直接就优惠了700元,最终实际付款的金额居然比预售时还要便宜 。

在服装、家电等好些品类当中,这种情况均呈现了出来。北京的王女士察觉到,她预先支付定金购买的羽绒服,在双十一当日价格降低了200元。好多消费者反馈称,部分商家借助发放隐藏优惠券、开展限时折扣等形式,导致后续出售价格比预售所承诺的最低价格还要低 。

尾款金额莫名增加

彭彭这位消费者,在预售期间看中一款运动鞋,页面所呈现的到手价是268元,然而付尾款之际,系统指示需支付318元,经咨询客服后了解到,商家把“到手价”诠释为仅是尾款的金额,并不涵盖已付定金,这种计价的方式和消费者普遍的认知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黑猫投诉平台,类似情况累计超过了 200 起。 有消费者投诉某化妆品品牌, 在预售的时候,承诺“付定金立减 100” ,然而实际尾款只减了 50 元。商家对优惠规则进行单方面解释,致使消费者实际支付金额高于预期 。

保价承诺难以兑现

多家电商平台虽提供保价服务,然而消费者于实际去申请时会碰到各类障碍,江苏消费者小吕察觉到,某电商平台的保价规则明确将双十一当天的价格波动排除在外,这就意味着预售商品在活动当天若出现降价情况,消费者是不能够获得差价补偿的。

较多见的情形是,商家借助下架原本的商品链接,再去重新上架新的链接这种方式,来躲开保价。广州的李女士在10月预先支付定金买下吸尘器,收货之后发觉同型号的产品价格降低了150元。当她申请保价的时候,被告知“商品已经下架”,不符合保价的条件。

定金退款障碍重重

即便有部分商家作出了“不满意能够退定金”的承诺,然而消费者在去申请退款之际却会面临诸多的限制。天津的张先生在某运动品牌预付了定金之后,由于个人方面的原因去申请退款。客服以“超过了退款的时限”作为理由予以拒绝,哪怕距离付尾款还有三天的时间。

11月1日至10日,电商平台那儿的数据表明,今年预售定金纠纷投诉量跟去年同期比起来增长了45%。好些消费者都反馈商家弄了些隐蔽的退款条件,举例来说有时限性的前4小时付款这项要求啦,还有得提供特殊证明之类的情况,这使得退款变得更难了。

预售周期过长惹不满

今年双十一预售期起始于10月20日,终结于11月11日付尾款,整个周期绵延长达20余天,众多消费者付完尾款后,需等待一周之上方可收货,浙江陈女士发怨道:“预付定金等候了半个月,发货又等候了一周,对比平时购物多耗费二十多天。”。

而且更麻烦的是,有部分预售的商品,是不支持去修改地址。因学校临时封控,北京的大学生小刘,想要修改收货地址时,却被客服给拒绝了,就这一点,暴露出预售模式在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灵活性是不足的。

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提示,要求商家明确预售商品之内的付款时间,明确预售商品的发货时间,明确预售商品的违约责任。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商家的预售行为已经涉嫌虚假宣传这件事,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价格监管 。

自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宣称,本年度已然接收到好多起涉及预售价格的投诉,当下正致力于研究并拟定更为精细的预售管理规定。有专家给出建议,消费者要留存购物凭证、价格截图等相关证据,一旦碰到问题需即刻投诉。

在购物期间,你遭遇过什么样的预售陷阱呢?欢迎于评论区域把经历分享出来,要是认为这篇文章具备实用性,那就请给予点赞进行支持吧!